「素材」
是素人六月的微信主题,
讲的是材料和存在感。
万物存在的本身是设计的出发点,
我们首先认识自然原来的样子,
然后再对其进行加工,开始创作。
各式各样的材料承载了各式各样的意义。
在最终呈现的功能和形态之下,
永远都隐藏着素材原始的意义。
移情山水,除了园林的建筑,画上的笔墨,
还有随身包饰的妙用。
以大自然为师,借用自然界的纹理,
个人着装中延续自然的生命力,
虽寂静无声,但层叠之间,自然野趣寓意其中。
那么如何将自然界的纹理,
以手工植鞣压印,写意发挥,创作出草木、山河或无垠的大地?
周末,出门或不出门,我们都一起山水移情!
Bianca Luini 是一位在米兰学习的服装设计系学生。
她的博客主题是“所见之处皆时尚”,
将时装图片与其它各种图片搭配,寻找纹理与色彩感觉相关的,
揭示艺术、设计、建筑、摄影与自然具有相互激发性,
无论颜色、形状、感觉还是概念。
这些来自自然界的纹理,
成为衣服面料、发饰一角、随身手包的灵感来源,无处不在。
对装置艺术家Gabriel Dawe而言,
建筑和服饰最基础的功能在于保护人类免受外界侵扰。
他选择线作为思想和情绪表达的方式,编织出对保护、对光、对性别、对社会建设的理解,
唤起了人们对于这一习惯被忽略的素材最直接的感受。
这次推荐的五款包包亦采用低调的缝线颜色配合皮面本身,演绎了隐而不显的智慧。
作为最基准也是最凝练的语言,线承载着工艺背后的专注、坚定与连结。
一说起线,我们很自然而然地会想起织绣等手艺,
条理清晰且富含表现力的绳线艺术融入了记忆、情感投入和传统手工艺等元素,
成为连结起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沟通媒介。
在素人的包包中,线是连结部件与部件之间的中介媒体。
这些线条是如此轻细,以至于当我们在观赏包包的时候,它们基本被忽略了。
但正是线的存在,沟通串联起一切,才有了更为完全坚固的整体。
在艺术家手里,线亦是对外沟通的渠道。
对比素人缝线的隐而不现,下面的这些艺术创作有着更为大胆与夸张的一面。
但相通的是,无论张扬或低调,线都不仅仅是静物,它们可以是你想表达的任何东西。
钱夹是随身之物,除了呈现基本功能与设计之美,
我们希望表达一种比美更通透深入的精神特质。
这篇文章里介绍的三个黑色钱夹的起形是橡胶塑造的立体雕塑,
橡胶的物质形态或许不能直观被看见,
但关于橡胶骨子里的柔软主义一直在被延续在里,
成为三个钱夹里最有意思的部分!
橡胶好像在跟我们开玩笑,
和我们第一印象里的硬朗不一样,
它似乎有点飘忽不定呢。
一般说到橡胶,
我们都会联想到满是泥土的汽车轮胎,工厂机床下沾满油的避震器,水龙头的垫圈,或是建筑/汽车门窗的封闭圈等等。
橡胶在人们心中称不上是什么漂亮的东西,除了rubber duke大黄鸭,很少能引起橡胶市场从业者之外的轰动。
但橡胶有一种普通的人工材料做不到柔软和光滑。
柔软的材料总让人联想到自然中生生不息的万物。
在黑川雅之眼里,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如此柔和,
为什么人造物会让人感到生硬呢?
橡胶的质感让他迷恋,塑造了一个自由自在的GOM世界。
我们在说铜的时候,
其实说的更多是铜材质里表达的扎实情绪。
作为素材之一,
铜也常出现在素人的把手里、锁扣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
铜的颜色会因天然氧化作用而产生变化,
使用的时间越长,变化就越发丰富和微妙,
低调融入人和环境之中,成为岁月痕迹的一部分。
这种与时光同在的记忆,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
走过千载,从民间铜质用品、雄伟的铜质建筑,再到兼具形意之类的铸铜雕塑,铜艺始终与我们我们的生活相伴。
温暖而明亮的铜制品经过长时间使用表面会逐渐氧化,随之出现带有浓厚韵味的古朴色调,使人留恋。
古朴厚重的哑暗色泽,只有在反复摩擦的一角才露出一抹往昔的金色光泽,仿佛掀起的遥远记忆。
在当代,铜继续演绎了它相较于其他金属易塑、表现力最强、形貌最为丰富的一面。铜的设计依旧妙色诸端,蔚为大观。